为什么孩子读书时,保持40-50cm的距离很重要?
发布时间:2019-05-15
一到了读书年纪,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就戴上了近视眼镜,让家长防不胜防。要知道,近视的出现,除了遗传因素导致,后天的用眼环境同样有很大的影响。很多孩子入学后渐渐戴上眼镜,很大程度上就与频繁地读书写字、又没有妥当的用眼姿势有关。
为什么不当的用眼环境会带来如此大的视力改变?
孩子读书要用眼,但用的不对,很多问题就会随之发生。看近时,睫状肌收缩、晶状体变凸,会压迫眼球!人在看近、看远时,眼睛其实处在不同的状态。
我们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1000-1100度的凸透镜,从无限远处(一般以五米外作为无限远)传来光线,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,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在视网膜上,我们就可以看清楚远处的东西了。正常情况下,晶状体作为凸透镜可以把光线准确地折射在视网膜上,完成看远的功能;可是,一旦要看近,物像一移位,同样的屈光度下折射焦点就会挪到视网膜后,我们就看不清了,这时候怎么办?
原来,晶状体具有调节能力,当看近的时候,晶状体就变凸、随之增大凸透度,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的焦点往前挪,再次聚焦在视网膜上,也就能看清楚近处的东西了。
那么,凸透度的改变是怎么做到的呢?
借助睫状肌的作用!
晶状体是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,周围接睫状体,由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。
当睫状肌收缩,悬韧带放松,晶状体就会随之往前凸。一般来说,距离33公分(一尺)的时候,眼睛需要增加300度的屈光度,也就是晶状体的凸透度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00度。物像离得越近,所需凸透度就越大,睫状肌就会收的愈发厉害。
有时候小孩子看得很近、趴着看,所需要的屈光度就更大。
这个时候…注意!对眼睛的“坏处”就产生了:当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睫状肌总是处在紧张状态,一时无法调节,看远的时候亦无法恢复,晶状体紧缩使得折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,这就是假性近视!
另一方面,睫状肌持续收缩,同样也会压迫眼球,使眼球壁增长,造成近视的生理性改变!
也就是说,用眼不注意,会让眼睛变成假性近视;持续不注意,一旦眼轴伸长,就会导致真性近视!
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,甚至度数还会蹭蹭往上涨。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要怎么办呢?
首先,要经过规范检查,掌握眼球的具体状况。
因为近视有“真假”,所以验光时一定要散瞳,要把睫状肌放松了再检测。如果散瞳后晶状体恢复原位,焦点回落在视网膜上,证明是假性近视;散瞳后还是看不清楚,就是真的近视了。另外,要检查视轴,即眼球的前后距离多长。如果视轴超出正常值22-575px,意味着近视眼的生理性改变。